打开手机,扫一扫二维码
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
那天下午,王姐冲进我办公室时头发凌乱,手里攥着一沓银行流水单,声音抖得厉害:“我嫁给他十几年,现在他说生意赔了欠一屁股债,要把我们唯一那套房抵押出去!这日子没法过了...”她丈夫蹲在走廊闷头抽烟,两个曾经最亲密的人,如今为了一套房子撕破脸皮。这种场面我见得太多了——当爱情走到尽头,财产就像一面照妖镜,照出人性最真实的样子。
记得处理过一对开餐饮店的夫妻,离婚时男方偷偷把店里每日营收转到亲戚账户,女方发现时账面已亏空二十多万。那姑娘坐在调解室里反复翻着记账本,指甲掐进掌心:“我每天起早贪黑管账,他怎么能这样?”其实很多人在财产分割时都容易犯同一个错误——总觉得“自家事没必要留证据”,等到对簿公堂才发现,银行转账记录比哭诉更有说服力。
关于婚后财产,有个特别简单的判断方法:就像俩人合伙开公司,结婚后挣的工资、买的房车、甚至理财产品,原则上都是共同积蓄。但要是你婚前全款买的房,房产证又只写自己名字,这就好比开公司前自带的启动资金,离婚时通常不算作共同财产。不过现实往往更复杂,比如婚前付首付婚后共同还贷的情况,法院通常会考虑还贷比例和房产增值部分进行补偿。
最容易踩的坑是轻视证据保全。有位工程师当事人习惯用现金交易,离婚时对方声称他藏了三十万私房钱,他气得满脸通红却拿不出反证。后来我教他整理出五年间的维修单据、父母赠款记录,才洗清嫌疑。所以平日就要养成习惯:大额转账留备注,贵重物品留发票,父母资助写说明——这些纸片关键时刻能帮你守住应得的份额。
现在很多夫妻会签婚前协议,就像给感情上道保险。但条款若写着“若出轨则净身出户”这类过分约束,反而可能被认定无效。真正稳妥的协议应该像理财规划,明确记录婚前财产、婚后收入分配方式,最好经过公证。
大家常问的这些事
“婚前父母帮我买的房会被分走吗?” 只要房产证是你个人名字,父母转账时备注“赠予子女个人”,这房就像你自带的嫁妆,离婚时对方碰不着。
“发现对方偷偷卖夫妻共有的车怎么办?” 立刻收集车辆登记信息、交易记录,申请财产保全。就像及时发现家里进贼要第一时间锁门,法律能帮你冻结这笔交易。
“婚后注册的公司股权怎么处理?” 虽然登记在一方名下,但婚姻存续期间产生的股权增值属于共同财产。好比夫妻一起浇灌的果树,摘果子时自然都有份,通常通过折价补偿或股权评估来解决。
“对方虚构债务让我一起还债怎么办?” 要求债权人出庭作证,查清借款是否用于家庭开支。就像超市小票要对账,不是所有欠款都能算共同债务。
那天送走王姐时,我帮她整理了购房合同、装修票据和十五年来的共同储蓄记录。三个月后她发来消息,说靠着这些材料保住了自己的份额。财产分割从来不是要争个你死我活,而是让每个人拿回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底气。
扫码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