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手机,扫一扫二维码
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
记得去年冬天,有个开小型装修公司的老张来找我,一进门就愁眉苦脸地说:"干完活都快半年了,甲方那边总找借口拖尾款,工人天天催工资,我这头发都快薅秃了。"他搓着手叹气,"合同倒是签了,可对方总说验收不合格,挑三拣四就是不打钱。我这小本生意,再拖下去连材料款都垫不起了。"
老张的遭遇我见得太多了。工程干完了,钱拿不到手,就像农民辛苦种地却收不到粮食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"去法院告他",但打官司耗时长、程序复杂,等判决下来可能公司都黄了。这时候,仲裁反而像条近道——它没那么多人排队,流程简单,专门解决这类经济纠纷。
我帮老张整理材料时发现,他虽然有合同,但验收单签得模棱两可,对方就钻这个空子。后来我们把他和甲方的微信聊天记录全打印出来,里面清楚写着"工程总体满意,细节稍后调整",又找出现场拍摄的完工视频,连同送货单一起打包成证据。仲裁庭上,这些铁证让甲方没法再耍赖,调解当天就答应一周内结清尾款。
仲裁最省心的是不用等开庭排期。有个包工头老王,年前给商场做防水工程,完工后甲方以"预算审批"为由拖了三个月。我建议他直接走仲裁,从递交申请到拿到裁决书只用了二十多天——要是走诉讼程序,光立案排队就得等更久。仲裁员都是建设工程领域的行家,他们懂行业规矩,不会纠结于法律条文里的生僻字眼。
不过走仲裁也得留个心眼。去年有个建材供应商吃过大亏:他和开发商签合同时,没注意争议解决条款写的是"某县仲裁委员会",结果后来发现那个机构根本不存在,只能重新去法院起诉,白耽误两个月。现在我都提醒大家,签合同前一定要确认仲裁机构名字写对,最好是选"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"或各地正规的仲裁委。
收集证据就像攒救命稻草。工地现场的照片视频别随手删,微信聊天记录定期备份,所有送货单、验收单哪怕沾着水泥也要收好。我经手过最戏剧性的案子,是承包商靠着工人在食堂偷录的甲方经理承诺付款的录音,在仲裁庭上反败为胜——当然现在录音证据要看具体情况,但多留个心眼总没错。
常见问题解答
问:合同里没写仲裁条款能走仲裁吗? 答:得双方都同意才行。如果合同没约定,事后可以补签仲裁协议。但要是对方死活不配合,那就只能去法院起诉了。
问:仲裁裁决对方不执行怎么办? 答:别担心,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有同等法律效力。对方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,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法警会查封账户、扣押财产。
问:仲裁费用是不是比诉讼高? 答:看争议金额。小额纠纷仲裁费可能稍高,但省了律师费和时间成本。比如十万以下的工程款争议,仲裁费通常几千元,而诉讼光鉴定可能就上万。
问:对方公司搬走了还能仲裁吗? 答:只要合同约定的履行地或对方注册地在仲裁委管辖范围就行。现在很多仲裁委支持线上开庭,人在外地也能参与。
说到底,工程款纠纷就像下雨天收衣服,动作快才能少损失。遇上老赖别自己硬扛,早点找专业法律人士探探路,往往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扫码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