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手机,扫一扫二维码
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
那天下午,一位妈妈红着眼眶冲进我办公室,手里紧紧攥着孩子的小书包。她说前夫昨天突然把孩子从学校接走,藏到了外地奶奶家,电话里撂下狠话:“想要孩子?法庭上见!”她声音发抖问我:“王律师,我每天给孩子辅导作业、陪他练琴,难道就因为他爸挣得多,孩子就得归他?”
这种撕心裂肺的场景,我见过太多次了。很多父母在争夺抚养权时,总以为谁钱多谁就能赢,其实法院判抚养权就像裁缝量衣服——得看是否合身。去年我代理过类似案子,女方是幼儿园老师,月薪不高但时间规律;男方常出差但收入高。最后孩子判给妈妈,因为法院认为稳定的陪伴比昂贵的玩具更重要。
要想争取抚养权,得先明白法院在看什么。就像挑西瓜要拍一拍听声响,法官会从三个维度掂量:一是孩子年龄,两岁以下通常随母亲;二是双方抚养条件,不单指经济能力,还包括居住环境、教育理念、陪伴时间;三是孩子真实意愿,八岁以上孩子的想法会被重点考虑。记得有位爸爸在法庭上掏出孩子写的“想和爸爸住”的纸条,法官当场就安排和孩子单独谈话。
实际操作时,很多家长容易掉进这些坑:有的为了显示经济实力,突然辞職创业反而失去稳定收入;有的教孩子说假话,被心理评估识破后彻底失去信任;最可惜的是那些长期在外地工作的父母,临时赶回来争抚养权,却拿不出日常陪伴的证据。我曾经手一个案子,妈妈每周给孩子写成长日记,法庭上翻出三本泛黄的笔记本,法官翻着翻着眼睛就软了。
如果你正在面临抚养权争议,这三件事越早准备越好:一是收集陪伴证据,比如家长群聊天记录、疫苗本签字、亲子活动照片;二是维持稳定生活环境,别为了打官司突然搬家转学;三是梳理对方的不利因素,比如家暴记录、酗酒证据、长期缺席家长会的情况。有位客户在离婚前半年就开始存接送孩子的监控录像,这些连续记录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有说服力。
几个大家常问的问题
离婚对方故意不露面怎么办? 就像捉迷藏不能永远躲下去,对方不出庭法院可以公告送达,满三个月后能缺席判决。我经办过的案子里有位父亲玩失踪,最后法官根据孩子一直随母亲生活的事实,直接判了抚养权。
孩子想跟我但他家经济条件更好怎么办? 法院不是比谁家存款多,而是看谁能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。有个初中男孩坚持要跟开小卖部的妈妈住,法官发现父亲虽然住别墅,但常年在外应酬,最终把抚养权判给了每天给孩子做饭的母亲。
我收入低会不会争不到孩子? 抚养权不是拍卖会,低收入未必是劣势。去年有位妈妈在超市理货,但出示了孩子全优成绩单和班主任的证言,证明她虽然忙但把课余时间都花在陪读上,最后法院让她继续抚养孩子。
分居期间对方不让我见孩子怎么处理? 这种情况要像看病留病历一样保留证据。每次探视被拒就录视频或找物业作证,集满五次就能向法院申请行为保全。上个月刚帮一位父亲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每周固定的探视权。
担心对方抢孩子要不要先藏起来? 这相当于火上浇油。曾经有家长把孩子转到地下幼儿园,法官认为这种举动会造成心理创伤,反而把抚养权判给了对方。正确做法是立即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,就像给孩子的安全加把锁。
扫码联系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