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手机,扫一扫二维码
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
那天下午,一位大姐红着眼睛冲进我办公室,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房产证复印件。"律师您评评理!这房子明明是我婚前攒钱付的首付,现在他非要分走一半,还说婚后公积金一起还贷就是共同财产!"她声音抖得厉害,指甲无意识地抠着纸页边缘。我给她倒了杯温水,想起上周还有个大哥因为妻子把娘家给的陪嫁车偷偷过户给弟弟,气得在调解室摔了杯子。
这些撕心裂肺的争执,我见过太多。其实很多夫妻闹到剑拔弩张,是因为没搞懂法律上那根"分界线"——就像切蛋糕,总得先看清奶油和胚子各在哪边。
记得处理过一对开餐馆的夫妻。结婚时男方父母出了首付买婚房,房产证只写儿子名字。婚后两口子起早贪黑经营小店,挣的钱全扔进房贷里。十年后感情破裂,女方坚持要分房产,男方拍着桌子吼:"这房子姓张!和你有什么关系!"最后法院却把房子判了共同财产——关键就在那本泛黄的记账本。女方保留了十年来的银行转账记录,每月雷打不动从夫妻联名账户扣房贷,连装修时她找娘家借的八万块欠条都完好无损。
你看,法律认的不是谁名字写在房本上,而是"真金白银从哪里来"。婚后你们一起挣的工资、奖金,哪怕只存在一个人卡里,也是共同财产。就像煮一锅汤,不管谁往锅里撒盐添菜,煮好了就是两人的。但要是你婚前全款买的房,婚后对方没出过一分钱装修费物业费,那这锅汤压根没开火。
最容易让人栽跟头的,是那种"混在一起"的财产。比如婚前买的股票,婚后又不断操作买卖;或者父母去世留下的遗产,没明确说只给子女个人。有个当事人曾把婚前房子卖了,钱存进夫妻共同账户买理财,离婚时眼睁睁看着收益被对半分走。他捶胸顿足:"早知另开张卡存着!"
要是你现在正为这些事睡不着,不妨先做三件事:把婚前婚后的银行卡流水分别整理;给父母给的嫁妆聘礼留好转账备注;婚后共同还贷的凭证用文件夹收齐。别等到对簿公堂才翻箱倒柜,那些被洗衣机搅烂的收据、删掉的聊天记录,都可能变成扎向自己的刀。
几个常被问得冒烟的问题
"婚前房婚后加名怎么办?" 这就好比往自个儿的茶杯里给对方倒了半杯茶,法律上算你自愿赠与。除非能证明是被刀架脖子逼着去办的,否则加了名就有对方份儿。
"父母给的陪嫁车离婚时要分吗?" 得看爹妈给的时候有没有说"这车只给我闺女"。要是当年婚礼上欢欢喜喜说给小家庭的,基本算共同财产;要是转账时备注"赠女儿个人",这车钥匙还能攥自己手里。
"对方偷偷卖夫妻共同财产能追回吗?" 只要你能证明那是婚后财产,就像捉住偷割自家麦子的人。不过关键要快——发现苗头就申请财产保全,别等麦子都磨成面粉了再哭。
"婚前开的店婚后盈利算谁的?" 店还是你的,但婚后赚的钱就像树上新结的果子,摘下来要两人分。除非你们像国外那样签过财产协议,明确各管各的账。
这些年我看多了争产时狰狞的嘴脸,也见过好聚好散时互相推让的温情。财产分割从来不是数学题,而是照见人性底片的显影液。当你终于理清那些票据合同背后的界线,或许也会看清婚姻里真正该紧握的东西。
扫码联系客服